跳到主要內容

專任老師

葉乃齊

葉乃齊

自我介紹: 〈簡歷〉葉乃齊 1960年 出生於嘉義。 1978年 就讀文化大學建築系。 1982年 自文化大學建築系畢業。 1884-1987年 服務於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投入王鴻楷教授麾下,協助從事古蹟保存有關研究及規劃工作。 1987-1989年 就讀於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交通乙組。(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前身) 論文受教於夏鑄九教授。 1989-1990年 服務於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1989年- 於文化大學造園景觀系兼任執教。曾執教「景觀設計」(一至四年級)、「景觀施工」、「規劃方法:文化景觀」(文化地景與聚落之保存)等課程。 1990-1993年 服務於行政院文建會,從事古蹟保存、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推動「澎湖西嶼鄉二崁村聚落保存」、籌辦研討會及籌設國立文化資產研究所等業務。 1993年- 就讀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班,主修建築史、城市史。 1995年- 兼任南亞工專建築科講師,執教「畢業設計、專題研究」、「西洋建築史」、「中國建築史」等課程。 1997-1998年 兼任台北科技大學附屬工專補校進修班講師,執教「中國建築史」、「現代建築史」課程。 2001年8月 南亞技術學院建築系專任講師。 2002年7月 獲台大城鄉所博士學位。 2002年8月 南亞技術學院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 2004年1月 華梵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2004年 獲內政部古蹟勞務主持人資格。 2005年8月 接任華梵大學建築學系主任、所長。 2008年1月 卸任華梵大學建築學系主任、所長。 參與王鴻楷教授主持之研究案 1985. 《澎湖天后宮之彩繪》 文建會補助 1986.3 《澎湖天后宮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暨修復研究》 澎湖縣政府 1986.9 《金門中正紀念林規劃設計》 觀光局 1988. 《台灣霧峰林家建築圖集》 素貞興慈會、自立晚報 1989.4 《基隆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古蹟修復研究》 基隆市政府 參與夏鑄九教授主持之研究案 1988.11 《台灣北部地區溫泉規劃─台灣溫泉旅遊之分析與政策擬議》 臺灣省旅遊局 1987.11 《查理摩爾建築藝術》(年表部份) 台北市立美術館 1990.10 《東嶽殿古蹟修復研究》 文化資產學會 1989. 《卯澳漁村保存及觀光發展計畫》 觀光局東北角管理處 1990. 《九份聚落保存及觀光發展計畫》 台北縣瑞芳鎮公所 1988. 《九份大竿林社區建設計畫》 大竿林社區 2000 《新竹縣三級古蹟新埔褒忠亭整修計畫》 新竹縣政府 大稻埕工作室經驗 1998 台北市都發局迪化街工作室辦理「大稻埕家屋門診」輪值駐診人員。 1996.7 《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大稻埕再發展行動計畫第一階段計畫》(TDR樓地板面積移轉部份)林盛豐主持,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1996.2 《迪化街—年貨大街,全台第一(DM&歷史地圖)》(與陳惠雯共同編輯設計,美術設計:曹玉明) ,中衛發展中心。 1995 《大稻埕歷史地圖》(與鄭文良、李蕙珍共同設計編輯),古風史蹟協會。 1995.8.29《台北市迪化街延平段二小段220地號15筆土地新建工程原有騎樓保固維修計畫報告》(維修計畫及調查部份)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樂山基金會,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專業研究規劃案 1997 《大稻埕風貌建築物在利用實際案例訪查》喻肇青主持,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 1997.11 《繁華再現大稻埕--文史資料蒐集》丘延亮主持,樂山文教基金會,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1998.3 《汐止蘇宅之保存測繪計畫》張興國主持、葉乃齊共同主持,樂山文教基金會,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2000.11 《台北縣傳統民居調查(第一階段)》賴志彰主持,葉乃齊、張興國、周守真、黃智偉參與研究,台北縣文化局委託。 2001 《「浴火重生」--包子窯重建之調查與研究》張興國主持、葉乃齊共同主持,樂山文教基金會,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2003.1 《宜蘭縣二結穀倉修復設計》,劉殿明主持、葉乃齊、張興國共同主持,,宜蘭縣文化局委託。(2001-2003.1) 2004.9-2005.7《93學年度創意學養計畫--馬祖北竿芹壁(分支計畫)》,蕭百興主持、葉乃齊共同主持,華梵大學,台大城鄉所夏鑄九總主持,教育部補助。 2004.12 《盧纘祥故宅調查研究暨頭城老街再發展規劃》,米復國主持、葉乃齊、張興國共同主持,(台大城鄉基金會)王惠民、陳育貞共同主持,宜蘭縣文化局委託。(2002.12-2004.12) 2005 《金門國家公園聚落新式建築標準圖修訂》,米復國主持、葉乃齊、張興國共同主持,金門國家公園委託。(2004.12-2005.6) 2006.1-7 《94學年度創意學養計畫--馬祖北竿芹壁(分支計畫)》,葉乃齊主持、蕭百興共同主持,華梵大學,台大城鄉所夏鑄九總主持,教育部補助。 2006.6 《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文化性資產清查成果報告書》,葉乃齊主持、王維周 共同主持,華梵大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2005.12-2006.6) 2006.7-8 《大稻埕貴德街73號陳天來宅測繪工程》,葉乃齊主持、王維周 共同主持,大中工程顧問公司委託。 2008.5 《國定古蹟基隆二沙灣砲台暨古蹟保存區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葉乃齊主持,王維周 共同主持,華梵大學,基隆市文化局委託。(2007.5-2008.5) 2009.11 《市定古蹟原南海學園科教館調查研究》,王維周 主持,葉乃齊 共同主持,華梵大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委託。 2009.12 《基隆市基隆區漁會正濱大樓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葉乃齊主持,王維周 共同主持,華梵大學,基隆市文化局委託。(2008.2-2009.12) 2010.12 《臺北縣歷史建築『安坑國小宿舍』屋頂緊急修繕工程工作報告書》葉乃齊 主持,林正雄 協同主持,華梵大學,臺北縣安坑國民小學委託。(2010.3-2010.12) 2014.8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二段346巷3弄2號(歷史建築『一號糧倉』)》呂大吉 主持,葉乃齊 協同主持,呂大吉建築師事務所,立偕建設,臺北市文化局委託。(2013.7-2014.8) 2014.8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臺北市大安區杭州南路路二段67號(歷史建築『錦町日式宿舍』)》呂大吉 主持,葉乃齊 協同主持,呂大吉建築師事務所,立偕建設,臺北市文化局委託。(2013.7-2014.8) 2015.6 《臺中市市定古蹟「大甲文昌祠」修復暨再利用規劃設計及因應計畫製作案》許伯元 主持,葉乃齊、張興國 協同主持,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臺中市文化局委託。(2014.5-2015.6) 2015.1 《歷史建築「大里杙保正集會所」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規劃設計》許伯元 主持,葉乃齊、張興國 協同主持,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臺中市文化局委託。(2014.7-2015.1) 2015.3 《南投竹山陳佛照公廳測繪工作計畫》,李麓雅 主持,葉乃齊 協同主持,麓山雅境工作室,陳佛照公廳基金會委託。(2015.1-2015.3) 2018.4 《桃園日治時期電信設施電調查研究計畫》,林秦立 主持,黃蘭翔、堀?憲二 共同主持,葉乃齊、吳瑞真 協同主持,秦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2017.3-2018.4) 2021.12 《國定古蹟 臺北府城北門、南門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蔡明哲 主持,張興國 共同主持,葉乃齊 協同主持,國立臺灣大學(2019.10-2021.12) 個人著作 2002,07 《台灣傳統營造技術的變遷初探--清代至日本殖民時期》,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9,07 《古蹟保存論述之形成─光復後台灣古蹟保存運動》,台大土木所碩論。 2019,06 〈台灣板橋林家花園的詩情、畫意與閩南傳統〉,《城市與設計》(2019 [ 8 ] 24,秋季號)pp.103-131,台北。(ISBN:1028-1207) 2020,03, 27〈船堅?利下晚清台灣的城門與?臺〉,,「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華梵大學,新北。 2019,03,02-03〈台北市社子島聚落關於城鄉化差異與空間沿革的歷史記憶之研究〉,(陳鴻筠、葉乃齊),「2019建築史研究會」,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1鄰東安街3巷9號,花蓮縣。 2018,07 〈澎湖二崁聚落保存〉,《聚落文化保存研究─第三屆兩岸大學生閩南聚落文化與傳統建築調查研究夏令營論文集》,pp.14-29,藝術文化出版社,北京。 2018,03,03-04〈台灣晚清到日治時期穀倉類型源流初探〉,(葉乃齊、陳成章),「2018建築史研究會」,主題:『建築在地性的意義』,戴氏宗祠,湖口,新竹縣。 2017,02,18-19〈林淵石頭厝的鄉土前衛性及合院建築變異組構分析〉,(趙慧琳、葉乃齊),2017「建築史研究與古蹟保存」研討會,新豐鄉新庄子徐氏家廟會議室,新竹縣。 2016,09,23-25〈閩南造園手法與園林風格原型初探〉, 2016中國建築史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內蒙古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包頭。 2016,03,12-13〈從現存遺構初探閩南園林原型與特色〉,「2016臺灣建築史研究—反省與展望」研討會,中寮,南投。 2016,03 〈澎湖二崁聚落保存〉,《建築師》(495)pp.96-103,台北。 2014,10,18-19〈台灣板橋林家花園的詩情、畫意與閩南傳統〉,2014年中國建築史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福建工程學院,福州。 2014,09,10-12〈台灣閩南建築的大木作架棟結構特色〉,「2014建築史研究會」,中寮,南投。 2014,05,09〈文人庭園的美麗與哀愁—論板橋林家花園〉,「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華梵大學,新北。 2014,05,02-03〈板橋林本源花園空間之詩情與畫意〉,(葉乃齊、劉玉英),台灣建築史學會2014台灣建築史論壇,主題:「人才技術與資訊的國際交流」,中原大學建築系,台北。 2013,06,22〈從福建到台灣的建築木結構〉,台灣建築史學會2013台灣建築史論壇,主題:「亞洲涵構中的台灣建築與都市」,東海大學建築系,台中。 2011,12 〈圖繪在地世界︰文化地景考掘對歷史空間規劃設計的意義-以馬祖北竿的文化空間田野調查為例〉,(葉乃齊、黃愷瑞) ,《華梵藝術與設計學報》(7):pp.243-257,華梵大學,新北市。 2010,12,10-11〈晚清台灣口岸城市的海防砲台與火砲〉「第五屆中國建築史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p.529-551)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廣州。 2008,10,26-30〈圖繪在地世界︰文化地景考掘對歷史空間規劃設計的意義-以馬祖北竿的文化空間田野調查為例〉「2008年學術研討會」,(葉乃齊、黃愷瑞)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河南大學,開封。(收錄於《建築歷史與理論》(9),pp.27-40,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 2008,05,09〈從越南文化的融合性談論越南性別文化〉「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吳靜怡、葉乃齊) ,華梵大學,新北。 2008,05,09〈產業變遷下的社會結構的探討-以石碇為例〉「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黃勝偉、葉乃齊) ,華梵大學,新北。 2008,05,09〈空間解嚴到空間解放-陽明山中山樓空間再利用之分析〉「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林伯昇、葉乃齊) ,華梵大學,台北。 2008,05,09〈從有形到無形的建築-初探基礎工程〉「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張元泰、葉乃齊) ,華梵大學,台北。 2008,05,09〈咖啡文化對台灣的影響〉「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林鈴琴、葉乃齊) ,華梵大學,新北。 2008,05,09〈礁溪溫泉文化之初探〉「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林麗君、葉乃齊) ,華梵大學,新北。 2006,11,10-12〈石碇小鎮深度空間營造的歷史人文嘗試〉「歷史城市和歷史建築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二作者,與蕭百興、鍾九如、陶世文、鄒靖、謝明展合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建築史專業委員會、長沙市人民政府主辦,湖南大學、長沙市建委承辦,湖南大學,長沙。 2006,08, 18-21〈潛園:詩文中的園林生活—清中葉台灣文人園林的乍現〉,「中國古典園林國際研討會;主題:傳統與傳播」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山東省濰坊市政府聯合主辦,山東省、濰坊市。 2005,11,21-30〈泰順山區「木拱廊橋」的構造美學初探:以仙居聚落仙居橋為例所進行的初步文化地景考察(兼論橋樑文化研究的可能方法論及對地域規劃的可能願景)〉,(第二作者,與蕭百興、鄧智元合著),「第一屆中國廊橋國際學術研討會」,浙江,泰順,羅陽鎮。 2005,05,05〈殖民時期台灣民宅的現代化變遷〉「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華梵大學,新北。 2005,05,05〈台灣文人園林之形成〉「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葉乃齊、 陳玉霞) ,華梵大學,新北。 2005,05,05〈緬華飲食文化調適與認同〉「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葉乃齊、劉秀淑) ,華梵大學,台北。 2005,05,05〈傳統打鐵店的技術變遷〉「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葉乃齊、曾家浪) ,華梵大學,新北。 2004,11,24-25〈台灣日治時期民宅變化之意義—一個生活形態變遷的觀點〉「第二回殖民都市與建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一作者,與張興國合著),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台北。 2004,08,24-27〈台灣私家園林之源流與變遷—從清代至日據〉「第三屆中國建築史學國際研討會」,中國,北京,中信國安第一城。 2004,04,30〈設計標準圖政策之檢討—以金門國家公園聚落保存為例〉「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華梵大學,新北。 2004,4 〈茄苳入石柳—尋訪木雕門聯〉《傳統藝術》pp.40-41,傳統藝術中心,宜蘭。 2003,03 〈台灣傳統木工具及操作技術於日本殖民時期之影響研究〉《城市與設計》(13,14):pp.117-176,台北。 2002,08,27-29〈台灣古蹟保存技術發展的一個梗概〉「紫禁城學會第四次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 2001,08,18-21〈殖民時期台灣傳統木工技藝的變遷〉「第二屆中國建築史學國際研討會」,中國,杭州,西湖。 2001,08 〈客家民宅在營造上的特色—以竹北地區為例〉《新竹文獻》(6),pp.36-54,竹北。 2000,10,13-15〈殖民時期台灣傳統營造技術的變遷〉「東亞建築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深圳。 2000,06,02-03〈九二一震災台中烏日經驗〉「震災地區文化資產搶救工作國際研討會」(與張興國合著),行政院文建會,台北。 2000,11 〈燕樓匠派與石頭茨〉賴志彰主持《台北縣傳統民居調查(第一階段)》附錄(專論),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委託。 2000,04 〈新竹縣新埔褒忠亭義民廟之社會文化意義〉夏鑄九主持《新竹縣三級古蹟新埔褒忠亭整修計畫》新竹縣政府委託。 1999,02,05〈古蹟保存在台灣的發展與沿革--在林安泰古厝拆除了以後…〉 1998,03 〈蘇少爺宅的營造特色〉張興國、葉乃齊共同主持《汐止蘇宅之保存測繪計畫》第四章,樂山文教基金會,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1997,11 〈聯華食品與李氏家族〉《繁華再現大稻埕--文史資料蒐集》丘延亮主持,樂山文教基金會,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1997,11 〈哲人、殷商、聖徒、李春生〉《繁華再現大稻埕--文史資料蒐集》丘延亮主持,樂山文教基金會,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1997,01,19〈再論中山橋〉《自由時報》 1996 〈面對古蹟保存的瓶頸〉《力報》 1995,08,29〈台灣古蹟保存運動的過去與未來〉《台灣史料研究》(6)pp.169-185吳三連基金會。 1995,06 〈聖蹟亭事件在行政與法律上的事非曲直〉《漢聲》(78)「搶救龍潭聖蹟亭」pp.127-128 1995,04 (翻譯)〈以「民眾參與」做「古蹟保存」〉《漢聲》(76)「波隆尼亞—歷史保存的典範,反發展的先驅」pp.74-108 1993,06 〈從歷史文化價值觀點看市街與聚落的保存與維護〉《空間》雜誌(47) 1993,03 〈古蹟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定位〉《建築師》,pp.84-89。 1992,12 〈文建會與臺灣建築史研究〉《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5)中央研究院。 1992,06 〈漢人建築:構造發展的初步介紹〉《台北兒童科學畫刊》(5) 1991 《古蹟及古蹟保存區之發展權移轉》(第二作者,與涂平子合著),文建會。 1990 〈古蹟保存論述與文化消費〉《休閑與空間研討會》pp.:61-81,戶外遊憩學會。 古蹟解說小品 1985,5,12《澎湖天后宮修復紀要》與王春起、陳妙香、黃蘭翔合著 文建會 1993,2 《九份—建築保育暨知性導覽》與張興國、林鍬、吳秀卿、九份文史工作室合著 金車文教基金會 國際暨兩岸交流活動 2006,07,27-08,09華梵建築參與EARTHWATCH第二梯次泰順工作營。 泰順工作營發起人、指導者:上海 ‧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吳松弟教授;上海 ‧ 交通大學建築系劉傑副教授;美國 ‧ 哈佛大學包弼德(Peter Bol)教授。 參與人員:復旦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朱海濱副教授、浙江師範對外漢語系宣炳善副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博士生山口智哉;EARTHWATCH成員及志願者(Nicole Like、William Baucer、Gayle Baucer、Erik Freeman、Robert Gilbreath、Ellen Holm、Kevin Joe、Curtis Joe、Mary Murdock、Ann Mari Quinlan、Hildegard Stuke、David Sorensen、Willa Sorensen);哈佛學生(Ryan Martin 馬志遠、Abraham Zamcheck東鴻、Ned Levin李寧)、復旦中國史地所研究生(王列輝、張小坡、李德楠、方書生、董楓、羅婧)、交大建築所研究生(朱怡、孔磊);蔡雅臻、吳慶成、吳年繼(小吳)、司機薛師傅。 華梵大學建築學系、所參與者:葉乃齊主任率隊、蕭百興副教授協助;碩士班研究生許婉俐、楊雅蕙、黃愷瑞、呂正暉、鄒靖、謝明展、碩士校友劉秀淑隨行。 2007,08,15-29華梵建築參與「浙江泰順國際性地域調研暨教學活動」。 主要調查區域集中於古代庫村附近。 發起人、指導者:上海 ‧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吳松弟教授;上海 ‧ 交通大學建築系劉傑副教授。華梵大學建築學系所參與者:葉乃齊主任率隊、蕭百興副教授協助;碩士班研究生許婉俐、洪偉傑、黃勝偉。另有南亞技術學院林秀姿助理教授共同參與。 2009,08,01-10辦理「蘇州古典國際研討會暨江南園林課程」國際遊學課程(2009蘇州古典園林創作原理學術研討會),邀請著名園林專家楊鴻勛教授,現場主講。本次參加單位除華梵大學(負擔楊鴻勛教授演講解說費用)外,尚有台灣大學、南亞技術學院,上海交大、西安建科大等等學校共襄盛舉。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親身前往,全程當一名學生,專心聽講。固為不可多得之機會。 本校計有陳建修、葉謹禎、楊聿升、吳如玉、周瑞寶、顏惠琪、葉再成、陳玫瑗、林昌鋕、蔡繼文十位同學參加,由建築系教師葉乃齊、蕭百興、陳成張,及系助理張秀瓊等帶隊。 行程為,8月1日、2日室內授課,8月3日起,遍遊蘇州園林,計有: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環秀山莊、藝圃、滄浪亭、怡園、耦園、曲園、鶴園、聽楓園、 蘇州博物館、太平天國忠王府、暢園、桃園、蘇州織造署(蘇州第十中學)、五峰園、桃花塢 (唐寅故居)等多處。8月9日於蘇州園林設計院由楊老師講課,並結業式。8月10日轉往上海,參觀豫園、上海新天地,之後賦歸。 參與社會工作 一、《文化資產保存法「民間版」》之推動 與私有古蹟促進會、(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共同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法「民間版」》。原自於1993年9月間,經由前OURS秘書呂淑雯引介,在立法院與國會助理們洽談「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草案」之修正重點。之後由OURS獨立在台北、台南、鹿港等地,輪流舉行過七次《「民間版」文化資產保存法》座談會,廣納各方學界、古蹟界及民間意見。 1995年起即結合OURS與「私有古蹟促進會」之力量,共同推動。在經多番內部討論,終於在1994年6月12日10:00-12:00在師大綜合大樓正式舉辦《文化資產保存法「民間版」》記者會。嗣後並洽立法委員,期望由跨各黨派委員共同提出。 1995,3,10 09:30-12:00 於立法院第六會議室舉辦《文化資產保存法部份條文修正案—古蹟部份》公聽會,由立委林濁水、劉炳華、陳癸淼合辦 1996,3,24 由立委林濁水、劉炳華、陳癸淼、陳宏昌等提案《文化資產保存法部份條文修正案—古蹟部份》 1996,11,26 由立委范巽綠等提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五十五條之一增定草案》:私人贊助古蹟得減免稅條文。 1996,12,13 由立委翁金珠等提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十八條之一增定草案》:私有古蹟之損失得以樓地板面積移轉補償之。 1996,12,25 范巽綠委員「五十五條之一」變更條次為「三十一條之一」;翁金珠委員「三十八條之一」變更條次為「三十六條之一」,併立法院第1082號關係文書提大會。並於1996,12,31三讀通過。 嗣後,又由朱蕙良、翁金珠等委員提「二十七條」(地方政府得指定地方級古蹟)、「三十」(古蹟保存計畫應報主管機關許可)、「三十五」(古蹟不得任意拆除、遷移)、「三十六條」(古蹟保存計畫民眾參與程序)四條修正案,亦陸續修正通過實施。 二、1999參與「921文化資產搶救小組行動」 (詳http://www.arch.ncku.edu.tw/921/chrt/index.htm) 三、1990參與「台北市古風史蹟協會」,曾擔任多屆理事,並參與訓練數屆古蹟解說員。 四、歷任內政部、台北市、新竹市、彰化縣、基隆市古蹟審查委員。 五、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諮詢顧問。 六、2008,07,03-13率領2名研究生,代表華梵大學,參與台大夏鑄九、劉可強教授所發起,四川汶川512地震災後復建工作。 實際負責區域為「青城後山泰安村」災後復建工作小組。成員包括:陳宏宇(台大地質系主任)、吳瓊芬、鄧海(以上台大城鄉基金會2名)、葉乃齊、陳建修、葉謹禎(以上華梵大學3名)、許正平、袁興言(以上金門技術學院2名)。 七、台灣建築史學會,擔任第一任監事。
研究專長: 建築設計、構造技術、古蹟聚落保存
授課領域: 建築設計、施工圖、建築史、古蹟與聚落保存、田野調查與環境認知、建築照明學
蕭百興

蕭百興

自我介紹: 臺灣.台南府城人;?經常行走在人間角落,體會世情,踐行理想,觀看風波起伏如美學律動。?長年關心兩岸城鄉受現代性衝擊問題,提倡“歷史地理建築學”,致力“地域空間”與“規劃設計論述”之“深度文化研究”。 東海大學建築學士,台大建築與城鄉碩士、博士。向來關注“建築美學”、“空間歷史文化”、“規劃設計論述”與“地方重建”等議題。奠基於長年推動建築基礎教育改革的經驗,博士論文針對台灣建築學院設計的論述形構進行系譜考掘,除希望闡明各個論述典型的歷史意涵外,亦希望能因此解放“設計”,以為下階段專業實踐提供另類可能的視野;在此同時,亦將視野拓展至“時空美學與建築評論”,期盼藉由“文化研究”及“後殖民”等角度對全球、中國大陸以及台灣等重要的城鄉建築現象、設計實踐、空間美學及構築文本作一論述分析,並透過建築評論的積累逐步建構出建築史等空間史的書寫;此外,更結合多年來“空間實踐營造”的經驗,探索出一條以“文化-空間”為主軸、動員“建築表徵”、“異質空間”與“真實空間”以切入海峽兩岸“深度旅遊空間”等之營造,期盼以“歷史地理建築學”(Architectur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邁向“地方魅力重建”的可行進路。 幼時隨知名畫家陳輝東習畫,屢獲國際兒童繪畫大獎;曾策劃台北縣文化節;主持石碇與新店等地社區總體營造,主持繪製石碇文化地圖,策劃舉辦鄉慶等文化活動,推動石碇小鎮實質空間魅力營造(石碇溪畔親山親水空間規劃設計及施作);參與台北迪化街、三峽老街等文化資產保護研究與實踐;參與台北縣泰山鄉鄉政建設白皮書策劃擬定,協助推動泰山文化產業;並受邀參與西安、泰順、屏南、海南等海峽對岸旅遊等空間之企畫、設計等,並協助廊橋命名並撰寫落實碑記;獲泰順縣政府頒首屆“廊橋之子”十大傑出人物之榮譽;亦曾主編《石碇鄉志》;著有《靈明泰順:一處在與水周旋經驗中昂然崛起的邊地歷史山境》、《依賴的現代性-台灣建築學院設計之論述形構(1940中~1960末)》、〈「建築=空間」的系譜考掘〉、〈圖繪空間結構:一個建築設計教學實踐的行動研究〉、〈催生“歷史地理建築學”:呼喚地域研究及其實踐的文化總体性-以泰順、石碇等地的考察、實踐經驗為例〉、《蜈龍化虹的生命升華:小說泰順木拱廊橋》、〈命名與對話:歷史地理建築學視野下的聚落研究與實踐芻議 – 以屏南漈下為例〉、〈屏南漈下登瀛宮之空間形構初探:一個符號學的解讀〉等。
研究專長: 地方重建的歷史實踐(地方創生-城鎮再造與鄉村振興)﹔空間規劃與設計;空間美學與建築批評;設計論述與空間形式的文化研究;中西建築史與理論;建築教育與空間性;文化資產論述
授課領域: 建築與室內設計、地方創生、空間旅創、空間社會學概論、全球化與城市文化研究、文化產業發展研究、環境論述與設計概論、高階空間設計、社區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