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為推動民眾參與、瞭解和關注「淨零轉型」及「環境永續」的發展與應用,特舉辦「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競賽」,鼓勵民眾、產業與機關對環境永續的創新創意,落實減碳、減塑,以增進社會對綠色能源及永續科技的認識和支持,並普及於日常生活和產業實踐,與世界齊力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
本競賽鼓勵提出對淨零永續與減碳減塑的創意解方,運用生成式 AI 工具技術的創新應用,解決環境問題與減碳及減塑等環境保護的多元發展。從身體、家庭、工作、娛樂與學習及社區五大面向,探索與解決「在地困難、全球挑戰」議題,凝聚社會共識,邁向美好的淨零綠生活!
(一)主辦單位:環境部
(二)承辦單位:台灣設計跨界交流協會
本競賽組別分「概念設計組」及「產品設計組」。凡具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均可以「個人」、「企業/公司」、「行政機關」或「團體組隊」(參賽者可跨隊)方式報名參加。單一件作品僅限報名一項類組,不可以相同作品報多項類組。競賽組別說明如下:
(一)概念設計組:該組別以鼓勵具創新創意的可行性提案。 (二)產品設計組:此組別則必須具備可實際使用、能運作並已上市作品,包括上市商品、服務、政策或技術應用等,作品類型不限。
注意:報名截止後,將無法再修改「作品名稱」及增減「設計團隊成員」資料,請妥為填寫;於入圍或得獎名單公布後,欲增加「設計團隊成員」名單,主辦單位有權不予受理。
免繳報名費。
鼓勵參賽作品能響應政府推動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及相關議題,包括「永續發展」和「創新/創意實踐」在內的各種「環境關懷友善」設計發想皆可做為競賽提案。鼓勵團隊運用 AI 技術(生成式 AI、機器學習、語音/影像/情緒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競賽作品如有使用生成式 AI,請於報名時,陳述競賽作品與生成式 AI 之關聯性。參賽作品可針對身體、家庭、工作、玩樂與學習及社區等5大範疇進行思考,以創意、創新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在地困難、全球挑戰」為目標。5大範疇之設計思考面向,加以說明如下:
(一)身體:解決與「身體」相關之設計提案,思考所面對之食物、飢餓、健康、永續生存與安全等在地與全球挑戰。
(二)家庭:解決與「家庭」相關之設計提案,思考所面對之城市、住居、永續生存、水資源、衛生、能源、數位化與安全等在地與全球挑戰。
(三)工作:解決與「工作」相關之設計提案,思考所面對之金錢、失業、貧窮、工作條件與數位化等在地與全球挑戰。
(四)玩樂與學習:解決和「玩樂與學習」相關之設計提案,思考所面對之數位化、教育、休閒、多樣化與普及化等在地與全球挑戰。
(五)社區:解決與「社區」相關之設計提案,思考所面對之不平等、能源、環境、氣候、基礎建設、交通、溝通/傳達與安全等在地與全球挑戰。
歡迎與「環境關懷友善」相關的作品參賽,可包括: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建築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包裝設計、數位媒體設計、機電工程設計、環境教育、服務設計及相關技術應用與政策等皆可,作品類型不拘;所有參賽作品必須是112年1月1日後提出的原創作品,已商品化/上市之作品亦可報名參賽。
(一)初審:參賽者須提供設計作品圖面及設計說明。
(二)決審:參賽者須提供設計作品圖面及設計說明,設計必須延續初審送件之主題,加以強化、調整但不得大幅更動。
主辦單位將邀請至少9位相關領域專家與學者組成初審與決審評審團。
(一) 初審:依照參賽者所提供之作品看板為依據,由評選委員票選出入圍作品,2組合計25件;入圍作品將進入決審階段。入圍作品數量,將以初審評審會議之最終決議為準。 (二)決審:入圍者提供作品看板、模型及並親赴現場進行簡報,由相關領域專家與學者組成評審團,依決審評選標準遴選出各組得獎者(詳見十一、頒發獎項)。入圍者須親赴決審評審會場說明設計概念,說明時間以7分鐘為限,評審另提問8分鐘。入圍者需提前在決審之前將輔助設計說明之檔案交由承辦單位存檔。 (三)為鼓勵作品原創性,凡參賽作品為首次發表,未曾在其他國內外相關設計競賽中發表過,將於評選時於創意性評分另給予加分。
以創意出發,並符合競賽「環境關懷友善」主題要求,力求創新突破,能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在地困境與全球挑戰。並須考慮造型、影響力與實用性。
(一)造型-包括色彩、材質、使用介面、美感與表面處理等,如何創造使用者的五感(官)與情感。 (二)影響力-強調設計的正向效力,能如何改善人類的生活、能為多少人創造效力、與設計的貢獻與相關影響力,包括社會、經濟與環境永續。 (三)實用性-提案所界定的環境或目標使用者,設計在其中的機能效益性,其是否符合使用者滿足使用、維護及安全的要求。 (四)評分標準:
「概念設計組」:
「產品設計組」:
本次競賽分為概念設計組和產品設計組兩個類別,「概念設計組」獎金第1名新臺幣10萬元、第2名5萬元、第3名3萬元、佳作5名各5,000元;「產品設計組」提供前3名同等獎金。另為鼓勵參賽者在減碳與減塑領域的優異創意提案,另增設「減碳特別獎」及「減塑特別獎」獎金各1萬元。
「減碳特別獎」及「減塑特別獎」:
▲入圍作品依照分配比例,預計概念設計「概念設計組」18組、「產品設計組」7組;入圍之各組作品數量,主辦方得依實際狀況調整。 ▲以上各項獎項經評審團決議,得從缺或調整獎項數量。 ▲獎金須依我國稅法先行扣繳個人所得稅10%。 ▲入圍作品將提供作品「入圍證書」。
(一) 關於參賽作品
(二) 關於參賽作品疑似抄襲、仿冒之處理
(三) 關於參賽者
(四) 關於得獎者
(五)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變動之權利,本活動未竟事宜,依環境部函示規定及網站公布為準,相關爭議,經活動評審小組審議後,報環境部決定之。
台灣設計跨界交流協會 聯絡人:李小姐 電話:07-3876841 電子信箱:epaepa2021@gmail.com 競賽官網:http://epadesign.tw